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月22日下午,惠阳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第一场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事宜,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惠阳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今年,《惠阳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印发,从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投资环境、法治环境、要素保障环境5大方面,制定34类共100项攻坚任务(下称“优营商100条”),充分彰显惠阳区优化营商环境,“在继往开来中再闯新路,在苦干实干中再创新业”的决心和恒心。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惠阳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今年将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列为区委六大攻坚行动和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之一,以改革谋破局、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促发展。同时牢固树立“以真心换信心、以真情换感情、以真干换实干”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制定《惠阳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方案》,在清除隐性壁垒、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市场准入、运营、退出等关键环节实施改革攻坚,从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投资环境、法治环境、要素保障环境5大方面,制定了100项创新性、突破性、牵引性优化措施,推动全区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深圳等先进地区接轨。
今年,惠阳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通过做好“加减乘除”法,打好营商组合拳,让企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在政务服务上做加法。一方面,线下服务注重便利化。完成区综合政务服务大厅改造,办事窗口由原来的19个增至27个,新设投资服务、政策兑现窗口,优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贴心暖心的帮办代办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搭建“面对面”企业线下服务平台,每周三以现场办公的方式,面对面收集、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线上服务注重智慧化。推进高频事项“跨域通办”,与深圳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福田区、宝安区、罗湖区、大鹏新区实现217个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有效满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积极探索“跨市办电”模式,与深圳坪山区、龙岗区实现“跨市办电”合作,极大提升群众办电便捷度,助推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此外,依托“惠服务U”小程序的“惠帮办”板块,联合9个镇街、36个政务服务事项部门,组建一支多达50余人的帮办代办团队,企业和群众无论身处何地,只需指尖轻点,即可畅享“在线办、掌上办、异地办”的便捷服务,将难事办成。
在项目审批上做减法。制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指引手册,从项目引进、项目摘牌、工程许可、动工建设、竣工验收、投产达产全链条重构项目服务流程,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制度,力争实现从摘地到竣工验收原则上不超过18个月的总体建设目标。印发《惠阳区政务服务容缺事项清单》,涵盖教育、卫生健康等19个部门共计145项事项。深化工程建设审批领域改革,实施“分批验收”“单栋验收”和企业自主选择核验时间机制,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实现“一次办”。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实现“竣工即交证”“抵押即交证”。
在政策赋能上做乘法。修订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企业落户、建设、培育、壮大全流程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印发《惠阳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链条废弃物循环利用、标准引领等四大行动,进一步释放投资消费潜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印发《惠阳区关于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若干措施》,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供应机制,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支持存量用地开发建设,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要素保障。
在执法检查上做除法。树立“无事不扰”理念,印发实施《惠阳区推进“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实施方案》《惠阳区推进行政执法“观察期”制度工作方案》,实行行政执法免减责清单制度,选取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两大领域试点开展涉工业企业联合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全域覆盖的跨部门综合监管体系,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着力解决多头监管和重复检查等问题,以柔性执法方式彰显执法温度。
南方日报、香港商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惠州电视台、惠州日报、惠阳区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媒体参加发布会。(记者:周建妮 方咏诗 刘勇)